41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净利2家正增长 市场扩容提速投行业务收入增5%
炒股就看,家上季净权威,市券商前速投专业,正增及时,长市场扩全面,容提入增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行业
来源:长江商报
伴随着10月落幕,家上季净上市券商业绩也披露完毕。市券商前速投
数据显示,正增2022年前三季度,长市场扩41家A股上市券商合计营业收入3710亿元,容提入增同比下滑21%;实现归母净利润1021亿元,行业同比下滑31%。家上季净
其中,市券商前速投仅、正增两家同比实现正增长,其余39家券商业绩均下滑,而证券成唯一亏损券商。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注册制改革,市场扩容提速,上市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实现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实现投行业务收入429.98亿元,同比增长5.08%。而经纪、自营、资管、利息净收入都有所下滑。
近期,两融标的扩容和科创板做市相继落地,对推动券商转融资等相关业务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或将带动券商业绩回暖。
前十券商净利占比72%
据choice数据,2022前三季度,41家A股上市券商合计营业收入3710亿元,同比下滑21%;实现归母净利润1021亿元,同比下滑31%。
分季度看,上市券商业绩环比再次下滑。
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上市券商实现营业收入1235.1亿元,环比下滑18.3%;实现归母净利润307.5亿元,环比下滑36.5%。
对于此,海通国际分析师表示,2022年前三季度,市场日均交易额为1.03万亿元,同比下滑7%,市场波动从多维度影响了券商业绩。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前三季度,39家券商业绩均下滑,仅光大证券、方正证券两家同比实现正增长;40家券商业绩为正,而太平洋证券成唯一亏损券商。
此外,上市券商前十排名也大洗牌。从净利润来看,中信、国君、华泰稳居前三,银河证券、分别由上年末的第八、第九跃升至第四、第五,而招商、海通、中金、广发排名则分别下滑至六至九位。
按照营收规模划分,前三季度,5家券商营收突破两百亿,1家券商净利润破百亿,马太效应持续加剧。其中,稳居榜首,当期实现营业收入498.21亿元,归母净利润165.68亿元。
而包括中信、银河、国君、华泰、中信建投、中金、海通、申万、广发、招商在内的十家上市券商实现营收2393.36亿元,实现净利润735.74亿元,分别占上市券商的64.5%、72%。
ROE方面,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合计年化ROE为6.2%,同比下滑3.9pct,环比上半年下滑0.4pct。其中,前10家上市券商合计年化ROE为7.6%,相对稳健;此外,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年化ROE均超9%,分别为9.9%、9.6%、9.3%、9%。
杠杆率方面,截至2022年9月末,上市券商杠杆率为3.8倍,较上年末下降0.1倍。其中,中金公司、、杠杆率分别为5.9倍、4.9倍、4.6倍,居于前列。
自营业务降幅超五成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沪深300分别变动-17%、-31%、-23%,资本市场的加速波动,上市券商多业务也承压下滑,其中,自营业务成拖累业绩的主因。
分业务看,自营业务分化明显。2022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实现自营业务收入为596亿元,同比下滑52%。其中,中信证券、中金公司、自营收入排名前三,而、等排名下跌较大。
对此,平安证券研究院表明,主要系各家券商用表差异较大,非方向性投资、场外衍生品规模占比较大的券商自营收入相对稳健。
值得一提的是,自营业务分化明显,上市券商金融性资产依旧保持增长。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上市券商的金融资产规模为5.17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7%;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为3.93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5%。
经纪业务方面,表现稳定,环比有所好转。2022年前三季度,经纪业务收入为870亿元,同比增长-16%,占当期营收比重达31%;而第三季度,上市券商经纪业务收入为291亿元,环比增长4%。
其中,新发基金996只、新发基金份额1.08万亿份,均同比下滑31.0%、54.3%。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伴随着注册制改革,市场扩容提速,投行业务方面实现逆势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实现投行业务收入429.98亿元,同比增长5.08%。
与此同时,IPO承销金额也再创新高。数据显示,前三季度,IPO承销金额达4863亿元,同比增31.2%;股权承销金额达1.3万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由负转正;债权承销金额5.4万亿元,同比减少7.9%
其中,从IPO承销金额来看,中信证券以1095亿元居首,中信建投、中金、海通、华泰、国君也均超200亿元。
近期,两融标的扩容,沪深两市新增600只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也已启动,对推动券商转融资等相关业务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或将带动券商业绩回暖。
中金公司研究所认为,两融标的扩容,有助于改善新增标的流动性与交易活跃程度,进而可以吸引更多增量资金入市;而对于科创板市场建设而言,能提升股票流动性、释放市场活力、增强市场韧性。
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入,政策红利得到释放,研究所也表示,后续有望迎来反弹。
(责任编辑:焦点)
- 晨讯科技11月23日斥214.64万港元回购651万股
- 知网再次成舆论焦点 被起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 招商策略2022Q1主动偏股公募基金持仓分析:布局低估值稳增长,上游资源品受青睐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金秀瑶族自治县支行被罚40万:未落实“实贷实付”贷款资金滞留账户
- 交通运输部:中国救捞已初步建成“三位一体”海空立体救捞网络
- 北京环球度假区一游客坐过山车身故:曾使用AED急救
- 深圳四部门发文 严厉打击各类涉“征信修复”违法犯罪活动
- 银行一季报进入密集披露期 净利润增速仍保持高位 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下降明显
- 甘肃严打制售假药劣药违法犯罪:打掉犯罪团伙17个,涉案价值6000余万元
- 上交所科创板自律委就规范IPO中介机构收费提出倡议:促进合理收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 中银期货视频:股指反弹商品承压调整 钢材领跌饲料冲高回落
- 奈飞走向“爱奇艺”
- 迪斯时代谢幕 大众继续奔跑
- 盛松成:建议在不改变去杠杆政策目标下适当延长去杠杆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