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双减”工作力度不能减
来源:经济日报
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的双减“双减”政策已落地一年有余,总体而言效果显著。经济减不过,日报“双减”工作具有长期性、工作复杂性、力度艰巨性,双减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经济减
近日,日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双减”的工作报告。报告揭示了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和家长教育焦虑的力度深层次原因,一针见血地指出深化“双减”工作的双减难点和堵点:从教育内部来讲,主要是经济减职普协调发展和中高考竞争性选拔;从教育外部来讲,主要是日报就业竞争压力以及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工作以及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力度这些内外部问题层层传导,导致学生学业压力较大,引发家长教育焦虑,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全面系统深化改革。
“双减”的内涵是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尤其是校外学科类培训负担。曾几何时,各类学科培训机构在中小学附近扎堆,学生一出校门就进培训机构大门,培训机构俨然成为义务教育之外的另一套“教育体系”。一些地方过度关注升学率,加剧了教育功利化倾向;社会用人导向仍存在偏差,重学历轻能力现象普遍存在。
在教育观念的普遍偏差下,不少家长仍然存在“怕吃亏”心理,担心“我减你不减”,造成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问题难以破解。不少机构甚至以“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住家教师”等名义违规开班,隐蔽性很强。有的机构表面关门闭店,实则转移到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隐秘地点违规开展培训,连缴费方式也从线上转账变为现金交易,就是为了规避监管。
因此,尽管“双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任务依然艰巨。“双减”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也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因为“双减”的社会土壤还未真正形成,家长的竞争意识没有变,孩子的竞争格局也没有变。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状面前,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不仅要把“独木桥”加宽,更要把“一座桥”变成“很多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大幕已徐徐拉开。我们须立足当下、放眼长远,继续深化“双减”改革,形成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机制,让“不拘一格降人才”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真正发挥好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李 丹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焦点)
- 新华人寿保险一中支被罚25万:编制虚假报表资料
- 英马斯集团发布前三季度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238.9万港元
- 芒果传媒跨界卖保险?
- 2月9日听银华、华夏、博时等基金公司大咖说:人间烟火气回归 修复信心 积蓄力量
- 增加救治资源是否意味将放开?优化防控20条措施问答
- 黄河实业2月8日发行2050万股代价股份
- 新加坡去年获170亿美元商业投资承诺,创历史纪录
- 五大博客看后市:大盘呈现普涨格局 成长风格占优
- “我现在满脑子都是tuku tuku taka”
- 古井集团员工持股计划隐情:专程联系对口银行商谈员工贷款事宜,减轻其资金压力
- 百惠证券岑智勇:昨日恒指初段反覆向好
- 兴胜创建2月9日斥资32.71万港元回购28.2万股
- 锁定史上最大液化天然气项目,中石化与卡塔尔签署27年长协
- 传SEC欲取消美零售客户加密货币质押服务?CoinbaseCEO:这是一条可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