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国家级育制种基地达216个 “十四五”末供种保障能力将提高到80%
原标题:农业农村部:国家级育制种基地达216个 “十四五”末供种保障能力将提高到80%
近日,十四五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繁基地认定结果。农业农村能力此项工作自2021年10月启动,部国保障经过县级申报、家级将提省级推荐、育制专家评审、种基公开公示等环节,地达认定黑龙江庆安县等96个县(市、个末供种高区、十四五场)为国家级制种大县,农业农村能力认定辽宁省兴城市等20个县(市、部国保障区)为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家级将提加上此前认定的育制100个区域性良繁基地,我国国家级育制种基地达到216个,种基覆盖了粮棉油糖果菜茶等重要农作物。地达这是落实中央种业振兴决策部署、实施种业基地提升行动、提升种源供给保障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是2013年认定国家级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以来首次进行动态调整,并适当扩大认定规模。
此次基地认定坚持大稳定小调整,按照申报县(市、区、场)良种综合生产能力严格遴选、优中选优、有进有出。在作物范围上,落实中央稳定粮食生产和扩种大豆油料要求,适当增加了水稻、小麦、大豆、油菜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繁基地数量。在区域布局上,重点支持优势产区,兼顾不同生态区用种需求,扩大了南繁冬夏繁基地范围,安排了东北极早熟玉米、西南热带血缘玉米制种基地。根据基地考核评估结果和有关方面发现的问题,此次认定取消了少数产能下滑严重、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实施不力的县(市、区)的国家级制种大县资格。
“十三五”期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方面支持下,累计安排中央资金50多亿元支持制种基地建设,满足了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70%以上用种需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十四五”期间将持续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提高基地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力争到2025年国家级制种基地供种保障能力达到80%以上。
(总台央视记者 王凯博)
(责任编辑:知识)
- Flex LNG延长三艘LNG运输船租船期限
- 机构评8月非农:更多人加入劳动大军,非农为美联储9月加息75基点巩固理由
- 桂浩明:传统能源上涨会颠覆新能源的投资逻辑吗?
- IMAX中国2022年暑期档票房超3亿元 较去年增长34%
- 华创证券:维持华润啤酒强推评级 目标价90港元
- 杨冰:不具有专业能力的投资者容易追涨杀跌,频繁交易严重降低了投资收益
- 驻俄大使张汉晖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国从不咄咄逼人,更不卑躬屈膝
- 上海连续五年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前四届吸引7亿人次线上参会
- 抖音0.01元咖啡券无法兑换?星巴克致歉:为内部测试链接
- 元宇宙房地产,真的凉凉?
- 经济日报:优化集成电路产业融资链
- 林森首只私募要来了!预计9月中旬渠道募集,最新观点:看好港股市场和A股制造业
- 惠民保再掀参保热潮 可持续发展直面三大痛点
- 杭州网红盘杭源御潮府遭业主联名投诉,开发商滨江集团回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