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闭幕 会议达成一系列重要成果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完成各项议程,湿地于11月13日闭幕。公约大会达成《武汉宣言》《2025-2030年全球湿地保护战略框架》等多项重要成果。第届缔约
《2025-2030年全球湿地保护战略框架》明确,议达将确保第五期战略计划与第四期目标的成系成果一致性和连续性,并聚焦湿地保护和修复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方面的列重作用,加快推进湿地保护和修复行动,湿地遏制湿地退化。公约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第届缔约包括能力建设、议达技术和科学合作与交流等。成系成果战略计划的列重制定将充分协同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湿地气候变化目标、公约“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第届缔约政府间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科学政策平台等最新进展。
会议期间共通过21项决议,其中中国提议的《设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将湿地保护和修复恢复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小微湿地保护和管理》等三项决议获得通过,有力促进全球湿地保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设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决议提出,中国和其他有意愿的国家将共同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把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合理利用作为工作重点,同时鼓励所有感兴趣的缔约方、非政府组织、社会组织以开放、包容、透明的方式,自愿参与中心的建立和运作,鼓励中心与全球其他红树林保护机制紧密合作、互相支持。《加强小微湿地保护和管理》决议为公约科技委员会制定小微湿地技术指南拟定了框架方向,并再次明确了小微湿地的广布性及重要性,鼓励缔约方根据本国条件,采取有力政策、计划、方案、举措等,促进小微湿地的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并鼓励将符合标准的小微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大会期间,中国积极履行主席国职责,全面做好会议主持、立场协调、临时谈判组设立等各项主席工作,积极引领大会议题磋商,促进大会取得丰硕成果,彰显了中国在公约框架下的国际影响力和塑造力。
大会确定津巴布韦将承办《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大会闭幕后,《湿地公约》召开了第61次常委会,中国当选常委会主席,将在未来三年全面引领公约进程。(总台记者 薛婧萌)
(责任编辑:热点)
- 人民币中间价调贬411个基点,机构称短期将维持宽幅震荡趋势
- 万亿GDP城市氢能“竞赛”:17城出台支持政策 京沪冲刺千亿产业规模
- 巴里克黄金将22项矿山开采权以6000万美元售予Maverix Metals
- 一图看懂“金控牌照”
- 加密货币史上最大破产案背后:FTX“病入膏肓”,上百亿美元“窟窿”无望填平
- 陕西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五成 陕西煤业再度领跑盈利榜
- 天津市西青区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孙继光接受审查和调查
- 杭州网红盘杭源御潮府遭业主联名投诉,开发商滨江集团回应来了
- 云南新增确诊病例5例,均为境外输入
- 北京八部门印发《“两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开放发展行动方案》
- 全国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5.3%
- 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带来的启示
- 刘强东发全员信:京东高管降薪10%-20%,职位越高降得越多
- 迪士尼考虑推出类似亚马逊Prime的会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