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加速生产补损失 需求端不确定风险仍存
证券时报记者 毛可馨
汽车产业链已经走出了疫情扰动下的车企存“至暗时刻”,下半年表现能否“收复失地”?加速
惠誉在近期的“惠誉看中国”会议上作出预判,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增速有望回到4%~6%区间,生产失需其中燃油车仍难回到正增长区间,补损不确主要增长由电动车贡献。求端具体而言,定风惠誉预计2022年中乘用车批发量将同比增长45%~50%,险仍达480万辆~500万辆,车企存渗透率将超过20%。加速这一预期在各类市场机构中偏中性,生产失需较为积极的补损不确预期看到550万辆以上。
车企生产逐步回归正常秩序,求端特斯拉上海工厂、定风蔚来合肥工厂等产能相继恢复到疫前水平。险仍惠誉评级亚太地区企业研究董事杨菁表示,车企存大部分车企会在6月开始加速生产,甚至可能在三季度淡季的时候应产尽产,补回此前损失的产量。不过,今年内出现短期区域性停产减产的风险依然存在。
供应链的挑战仍未完全消除,主要来自汽车芯片短缺和动力电池涨价两个方面。杨菁称,目前主要MCU厂商渠道交货时间长达52周以上,是正常时间的4倍;模拟芯片等其他类别交付时间也处于历史高位。预计今年下半年芯片供应有望提升,但整体汽车芯片结构性短缺或将持续至2024年。
受上游碳酸锂等原材料涨价影响,动力电池也将成本压力向车端传导。研报指出,龙头电池厂二季度起与金属价格联动定价,涨幅可达15%~30%;二线电池厂一季度已调价10%~20%,二季度预计继续调涨10%~30%。由于提价效果显现还需要时间,车企二季度的成本压力将尤为显著。蔚来董事长李斌在一季度财报会上表示,4月份动力电池成本达到高点,给二季度毛利率带来挑战。而提价的订单基本要等到三季度才能交付,预计毛利率从第三季度开始反弹。小鹏汽车也表示提价订单交付时间在六月下旬。
经历了疫情干扰的教训,原本追求全球化、高效率的供应链策略也在发生变化,车企倾向于增加零部件安全库存。“在供给和价格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建立安全库存的冲动会随着供应链的每一环层层放大,进一步造成上游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需失衡和涨价预期。这样的策略,除非有监管机构或者行业协会协调干预,在整个系统回归长期正常之前可能难以发生根本性逆转。”杨菁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需求端,近期国内车市有重回政策市的迹象。杨菁表示,相比2020年,今年国内消费者信心基本面偏弱,是否会像上一轮疫情后出现大规模反弹,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央和地方连续出台刺激汽车消费政策,中央层面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减半,优惠范围拓宽到2.0升以下车型;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也持续开展;地方层面刺激政策以限时补贴、放宽牌照限制为主要内容,广州、杭州、上海、天津等城市都增加了牌照额度。
杨菁表示,购置税政策能够覆盖到90%的燃油车,有助于拉动首购和换购需求;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相比往年并没有太大亮点。地方层面,如果北京也加入放宽牌照行列,预计将在年内为市场带来20万辆的增量。不过,除了汽车产业规模较大的省市,大部分地方财政支持力度比较有限,而且对新能源汽车的倾斜力度不大,未来可能出现车企提供优惠来抢占市场份额。
虽然有政策加持,但车企涨价的态势也在挑战需求端的承受能力。新能源车企价格较为透明,年初以来调涨价格已经清晰体现。燃油车实际上也在涨价,且近期汽油价格飙升还增加了使用成本。“全球来说,缺芯造成的汽车供不应求早已推高了燃油车价格。国内的燃油车涨价,由于有4S店作为缓冲,通过减少零售折扣、配置调整等隐性的方式来实现。”杨菁称。
(责任编辑:娱乐)
- 美媒:马斯克对推特员工表示已结束裁员,正寻求招入更多工程师
- 上周IPO过会12家,这周再有13家上会,致欧科技拟融资14.86亿元
- Vertical获美国航空大订单,单日涨超70%! 华尔街普遍看好eVTOL行业
- 50亿美元!宁德时代计划在墨西哥建厂
- 快手2022年第三季度营收231.3亿元 调整后净亏损6.719亿元
- 爱司凯缘何错失“第一”
- 问天实验舱与火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 英媒:蓬佩奥有意参选总统,与特朗普竞争
- 中国铁建:房地产仍有稳定的市场和需求空间,市场仍有结构性潜力
- 本周北向资金抛售超220亿元,A股震荡回落后投资机会在哪里?
- 蜕去仿制药,专注创新药和医美的四环医药(0460.HK)迎来怎样的机会?
- 银保监会:将启动河南安徽村镇银行事件5万元以上客户垫付工作
- 作为玩家,我只想把暴雪告上法庭
-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在沪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