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制造业加大对华投资 呈现出哪些主流趋势?
财联社9月19日讯(编辑 潇湘)在俄乌冲突和欧洲能源危机的欧洲影响下,近几周来有关欧洲制造业“大迁徙”的制造资呈主流报道已屡见报端,而身为“世界工厂”的业加中国,无疑也有望从中“分得一杯羹”……
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IW)本月初公布的大对一份调查报告,德国今年上半年在中国的华投直接投资高达100亿欧元,有望创下历史新高。现出
本月早些时候,趋势德国化工集团巴斯夫在湛江启动了一个巨型综合体生产项目;而更早之前,欧洲默克也宣布中国首个OLED材料生产基地正式在上海落成并投入运营。制造资呈主流
这些大型制造业企业横跨欧亚大陆的业加布局,显示出在疫情和地缘局势导致的大对全球供应链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华投欧洲公司正尝试加大中国供应链本土化的投资。那么,现出欧洲企业当前的趋势对华投资环境变化,究竟呈现出哪些新趋势呢?欧洲
研究机构Rhodium上周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就显示,欧洲的投资眼下正变得更加集中,无论是从参与投资的企业、它们所经营的行业、还是投资来源地来看,皆是如此。
巨头加大筹码
Rhodium对过去10年欧洲对华直接投资的核心趋势进行了回顾,得出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变化:欧洲少数大企业正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对华投资份额,尤其是几家德国巨头……
注:蓝色代表欧洲当年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十家巨头所占份额例如,在过去四年里,每年在华投资最多的十大欧洲巨头,已经占到中国所有欧洲直接投资总额的近80%。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以及化工集团巴斯夫集团,在中国的投资处于领先地位,从2018年到2021年,仅这四家公司就占欧洲对华直接投资总额的34%。
这一趋势在今年很可能变得更加明显。德国巴斯夫集团近期在中国广东湛江启动了一项价格100亿欧元的巨型综合体生产项目,目标是建设一座世界级化工一体化基地。这是迄今为止巴斯夫在中国最大投资规模的项目,也是国内首个达到6万吨级塑料化合物生产规模的综合体。
聚焦五大行业
欧洲的投资也正开始变得更加集中于少数几大行业,尤其是高端技术制造产业。
汽车、食品加工、制药/生物技术、化学品和消费品制造在内的五大行业,目前占到了所有欧洲对华直接投资比例的近70%,较前几年65%的份额进一步提升。
在这些行业中,汽车行业的表现尤为突出。该行业近两年一直占所有欧洲对华直接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在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甚至要更高,因为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已将其在中国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股份从50%增加到75%,其他欧洲汽车制造商也纷纷将资金投入到中国新的设施建设中,以赶上电动汽车的转型浪潮。
四国抢占蛋糕
最后,就投资来源国而言,欧洲对华直接投资也已变得更加集中。过去4年,德国、荷兰、英国和法国这四个国家,就平均占到了欧洲对华投资总额的87%,而在过去10年,这一比例为69%。
其中,德国是增长速度最为突出的投资国,过去4年占欧洲对华投资总额的43%,而在过去10年这一比例仅为34%。2018年,德国企业在欧洲对华投资中的占比一度超过了五成。
这一趋势是由多重因素推动的:德国企业较早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在中国的存在几十年来得到了中国政府部门的积极鼓励和帮助;德国企业通常分布于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和工程行业,这意味着更容易出现大额固定投资;在过去10年里,它们已频繁活跃于那些中国增长最为强劲的行业,近水楼台先得月。
对华投资究竟有何吸引力?
Rhodium指出,欧洲始终保持稳定的对华投资规模增长,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考量。
首先,他们在中国的投资创造了巨大的利润,并相信尽管可能有着经济和地缘政治方面的阻力,中国市场仍然将有利可图。
(责任编辑:百科)
- 央行、银保监会:稳定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建筑企业贷款投放
- 卡塔尔: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永远不会改变
- 自媒体大V王左中右:我,还有上万个家庭,几亿血汗钱,被一个“创业天才”骗走了
- 弘业期货A股IPO获批,收入增长存隐患:交易所手续费返还增38%,占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竟然超八成
- 规模逾百亿!这家国企将借助公募REITs上市激发改革动力
- 土地市场新动向,民营巨头缺位,迷你房企趁机捡漏
- 广东省韶关市原副市长李欣接受审查调查
- 招商基金:A股强势上涨 经济修复预期进一步改善 关注高景气成长板块和困境反转板块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 将设27场活动
- 6月23日更新!北京朝阳这些区域调整防控措施
- 6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答问汇总
- 缓解网点排长队难题,上海多家银行延长营业时间
- 快讯:大盘早间小幅拉升沪指翻红涨0.1% 半导体板块拉升回暖
- 快讯!乌防长称美国多管火箭炮系统已运抵乌克兰,俄方此前已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