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社论:归来吧,自行车
原标题:【社论】归来吧,自行车自行车
今天是澎湃世界无车日。全国很多城市举办“健步走”“公益跑”“骑行比赛”等活动,新闻也有一些地方宣布了助力绿色出行的社论政策措施。据北京市交通委消息,自行车“十四五”时期,澎湃北京将打造特色骑行路线,新闻五环内12米以上道路将全部施划自行车道,社论并打造滨水慢行系统近400公里。自行车
近年来,澎湃骑行在世界范围内,新闻逐渐成为流行的社论出行或运动休闲方式。去年5月,自行车欧洲通过全球首份跨国家的澎湃自行车交通促进发展规划;今年3月,联合国大会通过“支持把自行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手段”的新闻决议。复兴自行车,呈现出一种全球性的行动,也是绿色出行理念逐渐普及的具体显现。
在“双碳”背景下,无法忽视的是燃油机动车暴增、城市碳排放日益成为地球的负担。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碳排放占总量的比例超过75%,交通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中,北京道路交通碳排放占比达27.0%、上海为27.8%、深圳高达40.4%。减少交通碳排放,自行车就具备很大的替代性。
事实上,我国曾一度被称为“自行车王国”。上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率普遍超过50%。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不少城市在规划建设中,有意无意地以机动车为导向,导致自行车道不断被压缩、路权逐渐丧失。很多时候,并不是人们不愿意骑行了,而是交通道路状况不允许,缺乏自行车顺畅行驶的空间。
近几年,不少城市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改善。今年7月,《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明确,将适当增加自行车道,到202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在上海,全长22公里的浦东滨江骑行道成为沪上骑行者的打卡胜地。鼓励“慢行”,并不是让城市的通行效率降下来,而是要把出行体验提上去。
世界无车日,也不是说在这一天,就不让所有汽车上路,而是重在传递一种健康的、绿色的出行理念。比如,看到今天是世界无车日,正打算开车出门的市民可以衡量下,是不是必须开车,开车的效率、成本、体验是否就一定高过公共交通或骑行,如果不开车更合适,那就不妨改变一下自己的出行习惯。
如果每个人都有从我做起的意识,就很容易带动更多的人选择绿色出行。据统计,北京率先复兴自行车交通后,自行车出行率已从2013年的8.6%上升到2020年的15.5%。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城市夜间经济指数显示,上海市民夜间骑行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80后、90后用户占比超六成,成为上海夜骑低碳出行的主力军。
一方面,是市民日益高涨的骑行需求;另一方面,是节能减排的大趋势。当个人需求和全球环境改善的需要碰撞在一起,可以说,复兴自行车交通,赋予其更多路权,为城市骑行者打造更友好的骑行环境,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休闲)
- 家电龙头抢滩中东非!前十月家电业出口卡塔尔增速超10%
- 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高增长 产业链企业积极扩产
- 张维迎,一个经济学家的“皈依”
- 50多元股价 6元“骨折价”股权激励!千亿巨头天赐材料遭质疑
- 美联英语破产风波:深圳总部人去楼空,三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
- 力宝预计中期可能取得所占合营企业的溢利不少于2.5亿港元
- 央行最新发布!释放货币政策新信号
- 拜登签署2800亿美元芯片法案,对中国芯片产业意味着什么
- 两市调整引资金出逃 医疗器械获主力6亿资金增持!
- 8月大批基金经理集体离任:安信基金袁玮在列 卸任安信永泰产品基金经理
- 36次点出“台独”,白皮书释放出哪些重磅信号?
- 4家上市险企中期业绩预减 投资收益减少是主因
- 北京赛特奥莱11月24日暂停营业
- 蔚来李斌回应手机业务传闻:这应该是别人想象给我们的定义